相信风光摄影是大多数初学者的最爱好拍摄的题材,祖国美好的山河风光在镜头下带给我们心情的愉悦,相比其它的拍摄类型,风光摄影相对是比较容易入手的一个类别,那么风光摄影用哪种曝光模式好呢?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当然最为好的曝光模式应当是M档了,因为这种模式下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拍摄要求来设定曝光值,不过这个曝光模式新人还是掌握有点不便的,因为这曝光模式是靠大量的实践与经验。
一般情况下拍摄风光我们需要大的景深,通俗的说就是让画面上大部分物象要清晰,而光圈是控制清晰范围的主要因素,一般我们拍摄风光时光圈设置在8-11之间,这样我们拍摄的画面基本上会很不错,当然要根据实时的光线与现场情况略为调整。
感光度的设置,能用最低就用最低值,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比较优质的画面,细节突出。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个建议,欢迎各位朋友补充。
我拍照喜欢M模式(因以前用胶片机拍照养成的习惯),在拍风景照片时这个模式更方便。根据不同的风景照特点选择不同的光圈,光圈可以决定照片的风格特点。如想突出前景时可以***用大一点的光圈,想突出纵深感(或将前景融入其中)就用小光圈。光圈确定后自然来调整曝光时间,在保证安全快门速度的前提下使用低感光度,否则加大感光度。如用脚架、滤镜等或拍慢门时就另当别论了。
比如前面两张就是用了大一点的光圈突出前景,第三、四、五张***用了较小的光圈来保证前景融入整个照片中(在第四张中小光圈还可以有光芒效果),最后两张光圈就在8-9保证整个照片清晰即可,最后一张如果光圈太小云层的张力会打折扣,太大耽心前景模糊。仅是个人的一些体会及拙见,不妥之处请谅解。
风光摄影,用什么曝光模式好?
风光摄影用光圈优先曝光模式拍摄好。
风光摄影追求的是前后景深清晰一致,对光圈值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选择光圈优先模式最为合适。
光圈优先曝光模式,是指人为设置光圈值后,相机会依据现场光线自动匹配一个最佳的快门速度,以确保正常的曝光。
拍摄风光照片,一般***用小光圈拍摄,以保证画面细节清晰,前后景深一致,但是,小光圈下配置的快门速度也相对较小,这时,就需要借助三角架、快门线来拍摄,确保焦点实,画面清洗不模糊。
比如早上拍日出,晚上拍日落,都需要借助三角架和快门线稳定相机,保证小光圈下的色彩还原和锐度。
I: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互访!
我和您介绍两种常用的,也是比较准确得到曝光的模式吧:
1、光圈优先模式:
光圈优先拍摄模式属于照相机自动曝光的一种,只要我们恒定光圈和感光度数值,那么照相机会自动测光获得快门数值,这个也是我们常说的曝光三要素,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符合曝光条件的具体数值。
利用光圈优先拍摄风光摄影题材,建议在场景光比不大的情况下使用光圈优先拍摄模式,对着画面里亮部或者暗部进行测光遵循白加黑减的原则,观察画面直方图并尽量让亮度信息向右靠但又不能超出最右面,这样做的好处能让暗部得到充分曝光同时让亮部记录更多信息。
2、手动模式与分区曝光
手动曝光模式就是指把相机拨盘置于M档,自己设置光圈与快门数值从而得到一个曝光参数进行曝光。一般建议在场景中光比较大的情况下使用M档, M档下的测光方法就是对着亮部自己设定一个光圈和感光度数值,让镜头在画面里取景并充满亮部区域,然后改变快门数值,让曝光补偿游标回归到零则代表完成了画面里的亮部测光,同样的方法,让镜头画面对着暗部进行测光改变快门让曝光补偿游标回归到零则代表完成了画面里的暗部测光。
因为照相机宽容度的原因,而风光摄影又讲究画面里的细节再现,在光比比较大的场景中拍摄而又不借助任何摄影附件的情况下,最好使用上面所说的分区测光的方法来得到每个区域的曝光参数来进行准确的曝光。
以上两种曝光模式是风光摄影中比较常用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风光摄影用什么模式比较好?我一直使用胶片拍摄,在拍摄风光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曝光问题,所以测光是一个非常重要都环节。
我们要保证亮度较高的天空和云彩在底片上有正确的曝光,又要保证深色的山体或者草地在显影后有足够的细节记录。这样我们就要对高光部分和暗部以及中间部分分辨测光。然后在胶片宽容度允许的范围内找到一个中间值,这其实就是简化版的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则”。只有当底片上记录到了足够多的信息以后我们才能在暗房中放大出最满意的照片。
因为数码摄影的逻辑也是建立在胶片摄影的基础上的,所以想要得到一张好的风光摄影作品还是要靠全手动模式来进行测光拍摄,其它的自动模式并不能保证你会获得一张你想要的照片。
不是以什么标准测光,这个题应该是室外摄影怎麽测光。室外摄影的测光,是以拍摄的内容来决定的。如拍摄人像,则以脸部来测光。如拍摄风光,则以风景平均测光来定。除此之外,还跟拍摄的环境,季节有关。拍摄雪景,测光后缩小两级光圈。拍摄树林,森林,测光后要放大2---3级光圈。对于长焦距镜头,还要增加半档到一档光圈。使用了灰度镜,偏振镜,也要增加曝光。这是曝光的基本原则
感谢邀请
拍风景用什么测光模式,个人的拍摄经验会根据不同的拍摄需要来做不同的调整。相机的侧光模式有评价测光、中心测光(局部测光),点侧光这几种。因相机而异,在大部分场景下或者说光线条件下看不出明显的差别。因此拍风景也是如此,根据拍摄[_a***_],拍摄环境来定。
如图一,我用的是点测光模式。同时又是长时间曝光的夜景。为何用点测光,我想保留路灯的星芒,同时曝光主体是大桥。避免整体画面曝光过于均匀。画面的层次敢更为丰富,黑白灰的对比明显。
图二,我用的是中心测光,傍晚的光线通常比较柔。想要保留天空很美的渐变色,我在尝试了三种测光模式下,觉得中心测光是相对要好的。
图三,图四,都用了平均测光模式,画面光线的均匀,整体曝光的均匀。同时也是大光比的拍摄环境,用点测光或者中心测光都不合适。小光圈加平均测光。
对焦模式有AF -S, AF -C, AF -A 三种,AF -S 是单次伺焦,适合拍摄静态的物体,AF-C 连续伺焦,适合拍动态物体,AF -A 自动伺焦
因此拍摄风景建议选择AF -S 对焦模式,当然平时拍摄没多过注意,另外两种对焦模式也能完成拍摄。以上只是个人经验,希望能帮助到你
相机的测光模式提供给拍摄者的只是一个参考值,完全依赖任何一个测光模式拍摄,都是傻瓜相机的用法。用什么测光模式拍摄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前提是自己先要知道所拍的画面要体现什么。拿测光模式之一的多区评价测光来说,其工作原理就是相机的测光系统会把进入你镜头的整个画面,平均分割成若干个区域,对每个区域进行测光,把所有区域的曝光值综合一起,再平均算出一个曝光值。这种测光模式下得到的只是一个非常准确的平均值,但你画面中哪块是需要重点体现的带活整个画面的亮点,相机是不懂的。
再说相机的局部重点测光或者点测光,也是差不多道理,不过是在评价测光的基础上对于画面中的某个部分侧重加大曝光的权重比。但侧重哪个点也是拍摄者来决定。
拍摄风光作品,你首先要懂得你所拍画面里的亮点何在。因为风光摄影拍的是风景和光线的组合,通过自然光线的光影效果带活一个画面。如果你只是拍摄风景记录到此一游,那就用平均测光模式,顺光拍摄按快门即可。
风光摄影的对焦模式也是差不多的道理,拍摄者要先知道一个画面所要体现的内容重点。然后根据拍摄时镜头所用的焦段来预算出景深范围,再充分利用镜头的超焦距效果。才能拍出清晰的而且有层次感的一个画面。
摄影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让你万能地拍好每一张风光作品,无论电子技术先进到什么程度,也替代不了人类做最终的决定。
拍摄风光作品,器材拍摄参数的设置是有一些通用要点的,测光和对焦就是其中两个关键点:
大部分风光摄影,都具有画面元素众多、明暗变化丰富的特点,这类题材适合使用针对画面整体的平均测光模式,佳能称为评价测光、尼康称为矩阵测光:
无论是评价测光、还是矩阵测光,其基本原理都是将画面分割为数个小区域,由测光系统分别对每个小区域的亮度(还要参照色彩)分布进行测量,最后通过算法进行平均,发送一个指定的曝光组合指令给相机,实现整体画面的均衡曝光:
以典型机型为例,具体的设置方法如下:
1、佳能5D3:
风景拍摄一般来讲,使用矩阵测光方式可以满足大多数场景要求,特别是对于远景,场面,等等情况。如果画面中有前景主体,比如花朵,等等,有必要使用点测光,因为这个时候往往前景和背景存在较大光比。当然是首先保证前景主体曝光正常。拍日出,日落点测光用的比较多,防止过爆或死黑,通常会用到点测光,除了用滤镜,测光非常重要,日出,日落光比大,选择正确的点测光片子会曝光正确,下图是笔者用点测光拍广州日出,仙女湾日落。
对于风景摄影中,其实大部分还是使用评论测光,或者说矩阵式测光的。因为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保证画面的亮度不会过曝也不会过暗。这样的操作最保险,拍出的照片大部分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过度均匀曝光可能会有牺牲。
比如在大光比的场景里面可能因为某一处画面亮度很高,造成整个画面暗淡失去了很多细节。画面也会变得特别的平淡没有戏剧性。
那么点测光有什么作用呢?其实就是准确。因为评论测光的模式下,相机很可能会被一些场景欺骗造成曝光不准确。而点测光就可以对于画面中场景进行有选择性的曝光。一般我们把场景分为三个区域,高光,阴影,中间调。只有把握好了这不同区域的曝光值,才能正确的把握好整幅照片的正确曝光值。其实很多时候如果大光比场景,不使用滤镜,或者HDR后期还是很难保留所有曝光区域的细节的,必要的时候还是得有所倾向的。
感谢您的点赞转发,更多攻略,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分享优秀摄影作品,学习实用摄影知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欢迎关注和留言。
点测光在风光摄影中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
它能让摄影者在复杂的光线场景中进行准确的曝光。
目前很多数码相机都提供了测光模式选择功能,
点测光的妙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jiangxiuxian.com/post/10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