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拍出好的画质的相片就用单反或微单。对画质要求不高,手机就可以了😜。
关于单反和微单作如下说明:
1.重量。以前说微单相比单反缺少了反光板和五棱镜等部件,所以微单更小巧,便携性更足,并且重量上也比单反轻不少。其实全画幅微单和单反的重量也是差不多的。一台佳能6D的重量是675g,而一台佳能EOS R的机身加上电池也重达660g,一台索尼A7RII仅机身就582g。
2.画质。虽然说单反和微单的成像原理不同,但是就功能和画质上基本没什么区别。
3.耗电。因为单反的光学取景是打开镜头盖就能取景的,几乎不耗电。而微单通过电子取景器取景,每一次取景都要耗电,一块充满电的电池最多也只能拍几百张照片左右。
4.查看拍出来的图片效果。用单反取景的时候,并不能直接看到曝光效果,照片拍下来再看屏幕或者看直方图才行。而使用微单的电子取景器拍摄时,它的最大优势则是所见即所得。你能观察到曝光是否正常,当曝光过度时你会在画面中看到过亮区域,反之曝光不足时你也能立马感受到画面很暗。
虽然微单用电子取景器取景比较耗电,但是在骑行和徒步的时候,举起相机拍摄你就能预览到画面的明暗和光影层次效果,而单反要多一个查看图片的动作,所以操作上微单要方便一点。
我建议用微单比较合适,你可以参考😜
作为摄影和骑行爱好者,个人觉得骑行不适合携带笨重的摄影设备,而是越简单越好,简便的出行设备,能让你走得更深更远,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至于拍照,既然熟稔各类拍照手法,那么设备也就不是问题,动动脑子,手机也能出大片。
相反,如果骑车还带着各种设备,肯定会影响骑行的线路时间和距离,虽然摄影设备更专业了,但能看到的风景却更少了,而且很多时候,拍摄的照片未必都用来出版印刷,即使遇到有些特别优秀的图片需要印刷或上传图库,现在的手机画质也足够应付,只要画面内容足够好,其它不是问题。
比如下面图片,就是一辆单车,一部手机而已。
最后不忘推荐快速写作软件《快手师爷》,详情见主页sd89.net
直接回答就是:单反还是适用的,只是增加点些许负担而已!手机轻巧,但是牺牲了画质。
2017年摩旅川滇臧,七十天行程两万公里,基本都是单反拍照,为了不影响队友速度和行程,选择了相对小巧的C画幅,配16-80变焦,用腰包带在身上,方便随时取出拍照。
弊端是:旅途中风沙雨雪对单反伤害较大,特别是在高原,气候变化突然,雨雪说来就来,单反经常受潮淋湿。
不过,回来翻阅照片的时候,感觉还是值了!
风光摄影人都知道,徒步是这个行当的基本功,不善于走路,等于太会摄影,好的片子基本是跑出来的。即便骑自行车出去,可能最终无法避免走路,基于这个特点,无论徒步还是骑车,都是可以带上单反相机甚至全套装备的,因为这是风光摄影人的常态。当然,如果你是人像摄影、广告摄影、静物摄影或者体育摄影就另当别论。风光摄影和大自然打交道,和天气和天色讲道理,不会在自然中穿行,不能到达别人不愿去的地方,很难感受到大自然的恩惠,这也是风光摄影师偏爱人迹罕至之地、偏爱荒原旷野的原因之一。当然,这是针对摄影师而言,如果是个一般摄影爱好者,你嫌麻烦,就带个微单也可,不管走路还是骑行,举手就可以拍,极为方便,但是摄影的感觉就没了。如果推荐相机,就买个好一点的微单吧,起码画质要比手机好太多,万一碰到合适的风景,也不至于太遗憾。
首先很荣幸能够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下面我为大家[_a***_],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意见,希望我的回答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骑车旅行或者徒步我个人是比较建议单反相机,因为单反的续航能力强,旅充电也不方便,带两块电池可以够用拍摄两天的照片。
如果你喜欢摄影那单反相机是有必要的,建议你直接一步到位,选择6D2+25-105,避免浪费钱去折腾器材。
如果你喜欢旅行多于摄影我建议先租一台相机回家玩玩,最好带上装备骑车出门感受一下它的重量你是否能接受,体验一下你是不是需要单反。
现在的单反租赁平台很便宜,镜头机身都很全,你需要的基本都有,先租来感受一下再做决定,免得买了又后悔。
如果你觉得单反太重、太贵那就选择索尼的黑卡6,售价约7500元左右,镜头等效全画幅24-200的焦段,什么都能拍。
黑卡6很小巧、便携,重点是不用担心它的重量,镜头和机身上是一体的,重量约275克可以直接放口袋里,旅行骑车可以一镜头走天下。
建议你再购买一个运动相机,比如gopro7用来录制视频,这个相机可以充当一个行车记录仪,一方面是为了安全,一方面是为了记录旅行的乐趣。
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jiangxiuxian.com/post/1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