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行摄影 > 正文

旅行记实摄影师是谁

  1. 拍摄民俗纪实,你一般用什么镜头?
  2. 如何理解摄影的纪实性?
  3. 纪实摄影用手机可以吗?

拍摄民俗纪实,你一般什么镜头

谢谢邀请。民俗纪实是一种体现摄影价值的类别,既是对人文的一种追寻,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个人感觉十分有意义。拍摄民俗纪实使用相机镜头,在拍摄过程中我使用过三种,各有不同,和影友们一起分享

一、24-70/2.8。作为各厂家大三元中的一进走天下,这款镜头在拍摄人像和民俗纪实,地位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可以适用于大部分场景,而且的镜头的素质较高,拍出的片子无时无刻不彰显着他的身份。但他也有少许劣势,就是长焦不够长,广角不够广,显得有些中庸。

二、16-35/2.8。这个款镜头也是比较优质的,当然伴随这个优质,必然是一分钱一分货。这款镜头可以营造出不同于我们平常视角的广角效果,给人以视觉的震撼,表现力十分强劲。许多参加比赛的影友都是使用这款镜头,来大赚观众的眼球。

旅行记实摄影师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24-105/2.8。这款镜头适用性更强,而且性价比较高,是万金油中的万金油,也是我目前正在使用的镜头。不得不承认,在镜头方面,一分钱一分货确实是硬道理。这款镜头的素质稍逊于***,但是它长焦要更长一些,更方便于民俗纪实的抓取。

以上三款镜头,是我使用过的,感觉都很不错。当然还有35定焦和50定焦镜头拍民俗纪实也是很不错的,但是相对来说,由于定焦所限,对于抓拍来说还是有一些困难。所以这里就没做推荐


谢谢邀请,民俗活动形式很多,拍的内容也广泛,环境场景到人物局部特写都可以拍,如果只有单机又想画质保证,全画幅机身+镜头24_105或28一300这焦段方便实用,如果是二台机身,各配广角16—35或长焦70—200以上是不错的选择,这样远近都可以拍到!

旅行记实摄影师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拍摄民俗记实不同焦距

运用的镜头不同,

长焦距镜头的优势是在远距离不让被摄者发觉的抓拍,这样表现的人物往往生动自然,也可以用于拍摄远处难以接近的场景;

旅行记实摄影师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焦距镜头适合表现中景的画面,这与人眼的视觉效果接近,给人真实的印象,因此时摄影者与被摄者距离较近,便于两者交流,摄影者可以调动被摄者的情绪和动作来完成拍摄;

广角镜头可以用于表现室内或狭小空间的整体场面;

本人觉得拍摄民俗记实用16一35/2.8光圈

70一200/2.8光圈是最佳组合……

拍纪实民俗是很多摄影师的基本功,是观察、记录了解社会的重要手段,2018年摄影师武强老师就是以一组《中原饭场》的历史性纪实作品获得了山西平遥国际影展的大奖。我也是一位热衷于拍摄纪实的业余摄影师,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感觉到拍摄这类作品最主要的是要有得当的画面,在这样的作品里照片的灵魂是通过相应的画面传递的。其次,在拍摄实践中深深感觉到有些拍摄现场很难找一个理想的拍摄机位角度,所以现在我的三大元基本上退居二线,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尼康D850机身+28-300镜头。较好的完成了很多拍摄任务,从拍摄的照片看画质完全满足需要。谢谢!仅供参考。

回答这个问题,我想首先应该知道民俗摄影和纪实摄影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民俗应该理解为民族风俗、习俗,民俗摄影是民俗学与摄影艺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摄影形式;纪实在这里应该理解为记录现实,通过摄影如实记录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有价值的事物。二者的共性都是现实与摄影结合的艺术,是文化传承的有机载体。




从这两种摄影题材的表现形式来看,二者多***用现场抓拍,虽然有时为了“还原历史”***用摆拍,但大多也是于动态中拍摄完成。因此,在拍摄过程中真实性和厚重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不应因为过度强调艺术性而忽略了这两点。


根据以上的阐述,我认为,在民俗、纪实题材拍摄中,根据拍摄需要,各焦段镜头可能都会用到,大广角(超广角)使用较少,但在拍摄工匠、建筑工人等类似特写时可以使用;50mm及以上焦段用的较多,而且,变焦镜头使用更为普遍。在拍摄类似庙会、秧歌等场景时可以使用24-70mm镜头,这样,既保证拍摄主体突出,又能保证方便构图,避免丢掉更多好的拍摄机会;而在拍摄类似民俗表演等题材的作品时,使用70-200mm并且带防抖功能的镜头则更加方便:由于距离拍摄主体较远,防抖、长焦距可以保证远距离拍摄的质量。对于光圈选择,由于民俗、纪实题材的特点,在光圈选择上,尽量不要使用太大光圈,而使摄影作品给人感觉太过艺术化,根据拍摄需要一般光圈选择小于5.6,这样就能保证作品具有合适的景深


以上是我给您的回答,希望您能满意!

我是韩大宝的春天,摄影领域创作者!喜欢[_a***_],喜欢摄影!关注我,给您好看的!

如何理解摄影的纪实性?

谢邀。纪实摄影首先是记录,不干涉,客观。记录不是随随便便咔嚓,要有取舍。取什么舍什么可以看出摄影者的思想和情感。纪实和艺术不矛盾,纪实摄影的艺术性就像文章的文***,文无***,行不远。

摄影纪实性的话题,始终是摄影老师或前辈们讨论的话题,也有各种解读。 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摄影艺术的真实性,必须是***、真事、真场景。 摄影能够精确地***,其纪实性表现为真实与逼真。拿证件照来说,就是“精确***”,摄影作品在各种场合运用,或者价值往往是因为它的实证功能。任何类别的摄影创作都必须在现场完成,因此,现场性是摄影创作与其他艺术创作主要的区别;摄影只能记录一个时间一个现场的事物,对这个特定时间外,过去的和将来的事物、***,都无法表现、无法企及,这种现实性就是纪实性。对于新闻摄影而言,时间与空间的一致性,是判定一张照片是否存在***的重要指标。 当然,由镜头特性或一定条件下的快门速度、光圈大小造成的变形是允许的。对于艺术摄影来说,摄影师必须在记录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图像进行一定的艺术变形,从而将自身的思想、情感、审美渗透到摄影艺术表达中,也是可以理解的。

纪实摄影是对现实生活场景的真是记录,拍摄的主题是反映真实社会生活真实状态,关注的是民生、民俗。因此,纪实摄影既具有现实意义,也有历史价值。当下有一些摄影爱好者,违背了真实性纪实摄影的本质,喜欢艺术化的摆拍,看到的主体(人物)如同舞台艺术一般,没有多少价值可言。

摄影最初的功能就是记录,所谓纪实,实际上就是在记录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艺术的构思和再创作,纪实有主题,有思想,纪实通过再创作,展示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可以是上流社会人们的生活,也可以是社会底层或者是边缘人,而这种纪实是真实的,有思想,有温度,让人们在欣赏中,联想到也许这些就是你身边真实的群体中的人物,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启迪,有所反思。这种纪实是拍摄者用心去体会、去融入,它不同于编剧的剧本,不同于导演式的图解,它是现实生活中各种人物场景的浓缩,好的纪实摄影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反响和感染力。纪实摄影作为纪录片的姊妹,同样在社会发展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个个人物、一段段历史,从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个人所见,谢谢邀请!

我觉得,摄影本身就是一种纪实性的艺术门类。

可是摄影又可以分成新闻摄影,艺术摄影等等多种门类。可是不管怎么划分,也磨灭不了摄影本身就是纪实的事实。

新闻能让人直观的看到事实发生的现场,可是不管什么种类的摄影,虽然它们看起来五花八门,或者是取某些事物的局部,又或者是把两种毫无关联,也许是不可能组合在一起的事物组合在一起,让人看起来很诧异,很震惊。但都是摄影师眼睛当时在现场所看到的,镜头当时所看到的,实实在在的场景。

所以说,摄影就是纪实性的。

纪实摄影用手机可以吗?

纪实摄影根据需求,如果对于照片要求不是很高,用手机完全是可以的。

  • 手机随拍方便快捷

比如这张照片就是我在菲律宾用手机拍的,其实纪实摄影有时候随机性是比较高的,也不可能随时都带着相机,这个时候手机拍摄就显得非常方便,而且现在的手机拍照素质还是比较高的,用来发发朋友圈,自媒体等,完全够用。

  • 手机拍摄对于拍摄者的操作技术要求较低

很多人买了相机之后都会觉得还没有手机拍的好,这是因为手机拍摄更直观和智能,只要稍微懂一些构图等就可以拍出很美的照片,而不用像相机一样设置很多参数,对于新手来说更友善一些。

  • 手机摄影同样是艺术

现在的手机摄影发展很快,手机和微单之间的区别也在逐渐模糊,所以很多摄影展也都分相机和手机专区,说白了只要出的照片够好,用什么设备拍摄都不重要。

  • 手机拍摄修图更方便

纪实拍摄对于后期的要求不是很高,主要是对于现实的真实展示,过多的修饰反而有点画蛇添足。而手机拍摄后有很多的app可以对照片进行简单调整,对于纪实摄影爱好者来说更方便。

说了这么多,总结下来就是手机拍摄纪实题材是完全ok的,一般自媒体都对于上传图的大小有要求,大小不能超过5M,相机拍摄的照片还都要压缩一下,所以手机更适合纪实类题材。但对于画质有严格要求的人来说还是求助于相机吧,毕竟手机拍摄的照片对于细节的刻画还是存在问题的,不能放大,放大之后的细节涂抹感太强,噪点也很高。所以最好是相机手机相互搭配,才能让你的创作事半功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