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想拍套民国风格的***哪里比较合适呢?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三坊七巷和上下杭之外,其实福州还有很多地方建筑你未曾发现,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比较有民国风格的建筑或者复古一点的风景一隅。
1、福建省轮船有限公司“状元楼”,在福州中平路上,很有民国***故事里大家庭洋房的感觉。
2、泛船浦教堂,中洲岛,石厝教堂
3、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内 罗马凯旋门式—陶淑女子学堂
同治三年(西元1864年),英国圣公会(也译作安立间教会)在英国领事协助下,租用乌山弥陀寺部分房间创办女子小学校,通称“安立间女学堂”。光绪四年(西元1878年)夏,圣公会非法占用寺产建造西式校舍,周边居民闻讯前来交涉,遭教士辱骂,群情激愤,将建筑中的校舍拆毁,并纵火烧毁旧租房两间(此即有名的“乌石山教案”),学校停办。
4、原俄国领事官邸地址:公园路39号(现福州外国语学校院内)
清同治四年九月(西元1865年10月)俄国首任副领事德理到任,于次年在今公园路39号建造领事馆。本官邸为俄国驻福州领事馆的组成部分之一。2006年,俄国驻福州领事馆官邸被公布为仓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5、英式—英国领事馆 地址在仓山乐群路3号
英国驻福州领事馆于咸丰四年(西元1854年)动工,咸丰九年(西元1859年)完工,耗时五年,建成办公楼一座,乐群楼(Foochow Club)一座,以及一些住宅等配套建筑。除了民国风,穿着英式风拍照也一样很好看哦。
还有就是至今老外一直研究不明白的神器,爆玉米花机器,“砰”,放炮声中迸出一地的美味,哈哈。当你学过物理之后,对爆玉米花机不再神秘。
我们物理课上也一定学过,照相机的原理是来自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但是这蒙着的大黑布和“喷火冒烟”的神操作,只有在***剧里方可再现,实在是琢磨不透这其中的原由。
老辈相机前面会有一个凸透镜,就是镜头,凸透镜的后面是暗室,暗室中放底片,底片上涂有感光物质。底片在暗室中,由于密封无光,所以不感光。当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快门打开,光经过凸透镜后进入暗室,在底片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这样照片就拍出来了。所以在拍摄之前,这个暗室要保证绝对的无光,不然还没拍摄,底片就曝光了。当时的技术,暗室的密封技术是不到位的,因此才会有大黑布盖起来的操作。摄影师傅蒙头盖脸的神操作,我们称之为“暗箱操作”
这个问题解释清楚啦,我们再来说“喷火冒烟加巨响”的,其实这是最早的闪光灯,闪光灯之前还有一个名字,叫“镁光灯”,它的工作原来是这样的,反光罩前面的卡子上有一个镁条,在加热时能快速燃烧,发出“砰”的声响和极亮的光线,同时燃烧会出现烟雾。通过这个为拍摄对象补光,当然那时候的快门和闪光是很难做到同步的。而且这个镁光灯的效果和爆米花机神似,总是通过音效和烟火给我们制造惊吓和欣喜。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相机有了大幅的改良,大黑布消失啦;镁光灯的一惊一乍,也很快在新闻拍摄中因诟病而淘汰,直到出现今天的闪光灯。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jiangxiuxian.com/post/14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