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4s机器了,那镜头就不能配太低端的了。如果只配一个镜头的话,尼康的24-70/f2.8是不错的选择,一代,二代都不错,广角风光,人像都够了。美中不足的就是重了点,成像质量好的镜头,都是镜片组多,用料足做的,重是理所当然的了。其次的选择是24-120,但这款头的成像质量肯定没有24-70的好。
如果进藏,拍的多是大场景风光片,最好还是带个广角镜头,如尼康的14-24/2.8或24mm定焦,前者重了些,但广角端大出很多。不是担心重量的话,最好是前者。
你说的已有的头应该是28-300 f3.5/5.6G,这个头的确是一“狗头”,唯一优势就是焦段涵盖广,从广角到长焦,真正的一镜走天下。但它的广角不够广,成像比不了金圈头。如果你只想携带一只镜头的话,那么当仁不让就是尼康自家的24-120 f4G,价格目前不到5000,金圈头,焦段适宜,但最遭诟病的是其广角畸变。如果不在意副厂头,那么就适马24-105 f4 art,这款镜头评价不错,比尼康24-120 f4价格要贵一些。
因为是旅游用,所以焦段覆盖越广越好,因为你有了28200,所以推荐个轻便的头,尼康20 1.8或者24 1.8。貌似24那个锐度更高,不过20那个是真的轻便,20也差不多广了。这俩头还便宜也是金圈。
这个镜头我推荐腾龙的a010镜头。这个镜头只有500多克,28到300的大变焦。这个dxo评测和原厂的旅游镜的分辨率差不多。价格只有3000多。既然旅游就要轻便。数码时代。后期可以加锐。颜色可以调整。旅游多是到此一游的拍摄。拍到比拍好重要。只要不放的很大,没啥不可接受的。
给你推荐AF-S 尼克尔 24-70mm f/2.8E ED VR。这款镜头是首款***用非球面ED玻璃镜片的尼克尔镜头,此外,该镜头还配备了VR减震装置、电磁光圈装置以及抗油污氟涂层。
24-70mm f/2.8标准变焦镜头加装光学防抖,最早始于腾龙2012年推出的SP 24-70mm f/2.8 Di VC USD,与佳能担心体积控制不同,尼康跟进了这一潮流。如今市场上除了索尼的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ZA SSM II是小改款外,腾龙和佳能均是“新鲜”主力。那么尼康这款新镜又有什么优势呢?下面我们不妨将佳能(2代)、尼康(新旧两代)及腾龙的同类产品对比一番。
规格对比(点击放大)
旅拍风光人像,一镜走天下16-35镜头够用吗?
做生意,要有诚意
你好,这个要看你拍摄照片,是干嘛用了,我具体谈谈:
旅游时选择带什么镜头,确实是比较难,带多了怕重,带少了又怕失去好的风景。16~35镜头我去欧洲旅行也经常带,该镜头拍出的风景照片大气有视角冲击,特别是拍国外的建筑。拍人像我一般用35段拍,这样可减少畸变。我认为不同焦段的镜头,会拍出不同焦段的风景效果,不同角度的美。以前选镜头很纠结,实际上掌握好每个镜头的特性最重要,总归有取舍。如果体力许可,可多带一个镜头,70~200或者50定焦。以下用16~35镜头拍的人像。
其实我推荐2只镜头,佳能24-70mm f/2.8l II USM和16-35mm f/2.8l II USM两支镜头都是红圈牛头,大光圈、对焦很宁静迅速,在画质上不分上下,而且在各自相对擅长的功能领域里都是难得的好镜头。
先来说说16-35mm f/2.8这款镜头。16-35mm是一款广角头,视线宽广,对于拍摄风光片和建筑类的景观时有很高的利用率,如在拍摄海边、沙漠、草原以及宏大宽阔的建筑物等大场景时极具视觉冲击;虽然16端的畸变也是难免的,但可以肯定的说,16-35mm是旅途中拍摄风景的利器。
再来看看24--70mm f/2.8这款镜头。24--70mm覆盖了24、35、50三个常用焦段,70端也是我们常常用到的人像焦段。这款镜头的24端虽然没有16宽广,但也完全可以用来拍摄风景,而50-70的焦段又非常适合在旅途中抓拍人物,所以,24-70的称得上是一款中广角的一镜走天下的镜头,这也是许多人把它作为挂机头的缘故。
还要分析一下你的需求。我不知道你是侧重拍风景还是拍人像? 简单的说,你如果这一趟旅途主要是拍摄风景,那就一毫无疑问一定要带上16-35;但如果你既要拍风景,又要拍人像,比如你和家人一起出游,自然要给家人拍一些旅行照,那样的话,24--70就比16-35更加实用了。另外不知道你是不是已经有16-35和24-70这两款镜头,其实我见过一些人出门一机两头、一机三天的背着。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有16-35和24-70,不妨都带上,换着拍拍,摸索一段时间,到底16-35和24-70哪个是你的最爱,你自己一定就会有自己的判断。[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jiangxiuxian.com/post/22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