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村庄,信步游走,我发现,在村庄的某一个角落,甚至某一个人物上,我都能读到乡村生活的本真。
一些黄豆,因着水灾而“早熟”,不过,虽然有些减产,还没有让农人们彻底失望。
一位大婶坐在那里剥豆子,打算烧咸汤。
茁壮成长的甘蔗。
在稻区,乡村人的副业就是编织这种包片,或多或少可以换取点零花钱。
和石潭村有缘,是在2017年的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一篇游记,文末留有民居老板的电话,简单攻略一下,3天后便按照老板发的定位驱车前往采风。喜欢旅途的不确定性。开上仅容一车通过急转陡坡的山路,除了少许忐忑,更多的是兴奋,如果不是导航在引导,真不敢确定如此偏僻的山上还有人家居住。
开到山顶,一片依山而建的古徽州风格的老屋才映入眼帘,这里便是石潭村。老板家有个观景平台,是石潭村观赏拍摄云海的最佳位置。
村里年纪稍轻的都已外出打工,留守的十几个村民依旧保留着祖辈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茶余饭后我便喜欢拿着相机在不大的村子里走走。随意走一条小巷,随时记录石潭村的日常,遇到会说普通话的村民,还能聊上几句。有喂猪劈柴的,有静静的坐在自家房门前的,还有偶尔传来的狗吠声。那些老屋斑驳的墙面和铮亮的石板路告诉我,是这个村落留下的岁月印迹。
日复一日,村民们过着似乎一成不变的生活,从早到晚忙着***菊晒菊,也司空见惯我们惊叹不已的云海美景,只是对着我淡淡一笑说道:这景啊,从小看到现在。
于是,在菊花香四处弥漫的空气中,我努力的去臆想一番“***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实际上,简单朴实,才是石潭村留给我最直接的印象。
附上几张在石潭村拍摄的照片。
6月中旬去的恩施州建始县茅田乡子母村,村名的由来是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子母村,相传是一对母子搬迁走到木桥,留下来生活勤劳的种植茶叶,并带领村里老百姓种植茶叶,让老百姓富裕起来,有一天下大雨,母子走到子母潭这里躲雨,不幸儿子不小心落入水中,母亲为了救儿子,一起落水,最后母子一起落入“8”字潭里,母亲落入上面的的大潭,儿子落入下面的小潭,母亲做善事行大义,人民为了纪念这对母子,所以取名子母潭,后来村民为了弘扬这伟大的母子勤劳助人的精神,将村改名为子母村,种植茶叶改为子母茶。
村子非常安静祥和美丽,村民热情好客,原始的乡村面貌让人感觉一下子回到小时候也是避暑的好去处
“时间好似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转眼间,我离开家乡已有二十余年了,曾经那个毛孩子已成了一名毛孩子的父亲。
六月初,陪母亲回了一趟老家,家乡变化很大,公路修道了每家每户的门口,通了自来水和天然气。成片成片的果树布满了每个山头。但是有是那么的熟悉,家里的青砖绿瓦,斑驳的白墙。白天的阵阵蝉声,晚上的蛙叫虫鸣,满天的繁星和如水的月光。月光静静地照耀着大地,水中的月亮如静影沉壁, 仿佛间回到了小时候夜晚躺在凉席上纳凉的场景,思绪飘向很远很远。
清晨起来,空气特别的清新和干净。经过灶屋的时候,刚好看到有一束光照射过来,特别的漂亮,于是有了下面这些照片。
器材:Leica M10
镜头:Summilux 50mm f1.4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jiangxiuxian.com/post/2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