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真没有绝对的设置标准,直白一点说,必须需要根据当时环境光线的强弱和决定要拍摄的景别等等诸多因素,最终决定该选择何种参数进行拍摄。其中,在确定各种参数设置时,尽可能注意保持低感光度,以保证在现有拍摄条件下得到最佳画质。
摄影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视觉艺术。虽然对拍摄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上懂天文下知地理,中间还得要懂数理化。这句话看似有些夸张,但我觉得还是非常有道理。
上懂天文下知地理,主要是对拍摄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要求,以及对拍摄者生活阅历的要求。而中间还要懂得数理化,我觉得这是对拍摄者技术上的要求。比如焦距,焦内焦外等,这些就是属于物理上的知识。
虽然摄影与数理化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只是技术上的关系。我觉得在摄影创作的思维上,不能像做数理化一样,那样太死板了。
摄影创作,主观意识非常强,个人觉得别人拍摄的参数设置,没有多大意义。我在学习别人的作品时,有参数我也不会看,一般都是学习作品的形式感和内容。当然我与别人交流的时候,或者发照片的时候,绝不会写光圈值是多少,感光值是多少。
拍摄秋叶,是很多摄影爱好者在秋季拍摄的题材,当然我也非常喜欢,秋天的色彩给人温暖浪漫的感受。根据个人的拍摄经验聊聊几点拍摄秋叶的感受:
1、选择好的天气
因为好的天气光线好,拍摄的叶子颜色好,质感更容易表现。当然,拍摄者心情也很愉悦,更能拍摄出好的感觉来。
2、用逆光的方式拍摄
秋天的叶子大多是***或者红色,用逆光拍摄能够更好的表现叶子的通透和质感,也更有利于曝光准确度的把控。
3、用点测光或者评价测光
要拍摄出秋叶的唯美,对测光、曝光上进行合适的设置,光线、角度,拍摄时间段也要多加思考。
相机读取场景中的某一点光度,点测光特别适合拍摄深色背景而前方较亮的对象。
秋叶的色调通常会是黄、红二种颜色,曝光值在相机测得的数值之上可以加大半档或一档的光圈。
创造照片的独特视觉效果,要想办法去调节拍摄主体及画面的明暗程度,这种明暗度就是所谓的影调。
要表现影像的不同影调,就需要用到曝光补偿,曝光补偿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利用EV加减拍出喜爱的影调,拍摄出去层次丰富的图片。
拍摄秋叶要利用自然而非人为的光线。
中午时候拍摄的照片饱和度高,色彩明亮,但是调子很硬。黄昏时分,空气中的水分子散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而光标较长的红色光穿透大气层到达地球,光线的红色会越来越红,此时的色调最迷人。
完美的构图几乎是不存在的,要注意留白区域的把控,构图尽量简洁。尽管你在拍摄时小心翼翼,也难免会收录一些你不想要的讯息在照片中,而我们只能是拍摄,然后再进行精心的裁剪。
裁剪就是剪枝去曼,剪去多余的部分,强调突出图片的重点,原则上对照片主题无关的内容都要剪掉,照片越是简洁,给人的印象就越深刻。
首先这是个系统的庞大问题,系统性繁杂性很大,我估计用10000字阐述可能说明白。问题有些笼统。
简单聊一下,
第一,从器材上说,用手机还是用相机,是有区别的。1,手机,我一直使用的小米,拍照时系统的算法都是相机里的评价侧光。虽然有脸部识别,或指定对焦点,但系统测光会兼顾周围环境。做到人和环境兼顾。2,相机,户外人像,会分很多种类或是叫风格。所以测光方法是不一样的。a,比如环境人像,测光是既要照顾到人脸又要照顾到环境,这时候摄影师要综合考虑曝光参数,不能只顾环境失去[_a***_],也不能只顾人物失去环境。需要人工算出一个合理的曝光参数。b,户外肖像或特写,就要以人脸部测光为准。以前都是把测光表放到人脸部测光。c,剪影半剪影,就要减少之少2级曝光量。等等。
第二,拍摄环境或是天气,a,人物站在海边需要增加一级曝光。b,人物站在雪地里,需要增加一级曝光。c,正午的阳光下需要减少一级曝光等等。诸多情况需要分别对待。
第三,数码相机与胶片相机,也要区别对待。数码相机,使用机内测光,掌握正常规律就可以。胶片机,负片和正片也有些区别,不在这一一详谈。
第四,对于技术和学术,没有“巧取”。只有严谨在严谨,认真再认真的思想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摄影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jiangxiuxian.com/post/26236.html
上一篇
全能轻便的高端旅行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