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傍晚时分,在西阳快要西下时来到桥上,以西阳为焦点,两岸柳树为前景来拍。后期制作时以西阳为焦点,把前景虑化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拍出在西阳的烘托下柳树若隐若现的感觉。
谢谢提问。这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全诗如下: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这首诗的意境很美: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
秋天的声音都会扰乱客子离人的心绪,云梦泽上芦苇苍苍,凄冷的秋雨下得很浓密。
题目一句是此诗的第一首,第一首诗的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两竿落日”,在读者眼前展开的这幅画中的光线和亮度是柔和宜目的。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作者是漫步溪桥上,兴致勃勃而作,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确定了视野的角度都是在溪桥之上。这也为我们拍摄限制定了地点方位。诗的次句“半缕轻烟柳影中”,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这一句中的“半缕轻烟”与上句中的“两竿落日呼应,正因日已西斜,望中的岸柳才会含烟;又因落日究竟还有两竿之高,就不可能是朦胧弥漫的一片浓烟,只可能是若有若无的“半缕轻烟”;而且,这“半缕轻烟”不可能浮现在日光照到之处,只可能飘荡在“柳影”笼罩之中。这又是为拍摄的画面确定了情绪渲染的调子。
我读这首诗,虽然是很美的日暮景色,但字里行间确是若隐若现的哀愁、伤感的味道。所以拍摄这样一幅画面,我觉得色彩运用不能太热烈,略黯淡的灰调才是符合诗中景象所限定的情绪要求的。可惜我还没有能力拍这样一幅作品,不过我一定要拍一幅这样的照片,因为诗人在文字里给我了一个淡淡的日暮,而这“淡淡”二字我理解不能太过浓烈的悲情,个中把握全凭摄影者体会……
诗词摄影:"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的意境如何拍摄?
拍诗词摄影,首先要理解诗的意境,紧扣诗意,拍出诗的境境。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取自于有"小李杜"之称的唐朝大诗人杜牧的《齐安郡中偶题·其一》。
要理解诗的意境,就要把握全诗。诗曰: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景物主要是落日、烟柳、溪桥,给人的感觉不明快,不开朗,而是略带暗淡感伤。
诗的下半首写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绿荷之“恨”,“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这是拍摄意境必须要考虑的。
拍照应把握好时间地点,画面要能显示“两竿落日溪边”,光线要既非红日高照,又非暮色苍茫,应选在光线比较柔和的溪边柳荫。
要拍出意境,不能仅从诗的前两句,"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去选景,而是要从整诗的角度考虑。
经过这番分析,笔者以为拍摄的画面不能太亮,略透出忧郁感伤,似若有情,心怀恨事的感觉。
可能拍摄的选景比较困难,笔者以为可以用多重曝光完成拍摄意境的画面要求。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jiangxiuxian.com/post/34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