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题西林壁》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如果让我来拍我会利用长焦拍侧面,利用长焦的压缩来表现侧面的夸张及横向压缩造成的空间感,而横向与正面则***用广角小光圈,后期畸变矫正及接片的方法手法来表现,重点营造横向宏伟壮观的气势及意境。以我拍摄的这两张图片为例子,鸟这张是用500长焦拍摄,可以看到栏杆基本上都压缩到一起了如果栏杆换成山峰那感觉是不是感觉不一样?第二张图片我用的接片方法,把里面的风景换成横向的山峰是不是觉得挺震撼的,横向与纵向的表现对比反差很大,从而营造了诗词摄影的意境。
这句诗点明了构图的精华,第一句是提醒你适当处理横幅与竖幅,该横的横,该竖的竖。第二句是指景别与角度,远近是远全中近特的5个常用景别,高低是仰拍、平拍、俯拍三个常用角度!
诗词摄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如何拍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内容出自《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远处、近处、高处、地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
那么这样的意境要如何拍呢?山峰是体积庞大的拍摄对象,用不同的视角去拍摄会看到不同的形态和神韵。
1、俯视角度
俯视角度往往可以展现更大的空间范围,适合表现规模和层次,因此古人有“一览众山小”的名句。俯视角度视平线较高,以此拍摄带有地平线的景物时,可以将地平线置于画面上方1/3处,使地面景物占据画面的较大比例。
▲选择山顶俯拍,可以表现出高山的气势,增强画面冲击力。
2、平视拍摄
视野宽广、形变小,与人眼看到的真实场景最为接近。镜头里的山峦叠嶂根据距离远近不同,会显示不同的清晰度和色彩浓度,看起来错落有致,画面的层次感极强。
▲平拍,可以表现出高山绵延不绝的气势,画面的层次感极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诗词泰斗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
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诗中有画,写景立意,极富哲理,美不胜收。
记得去年岁末,我们驱房车到海南进入九嶷山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突然浮现在脑海之中。
九嶷山得名于舜帝之南巡,境内有舜源、娥皇、女英、杞林、石城、石楼、朱明、箫韶、桂林九座峰峦。
《史记·五帝本纪》: “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曾为之赋诗:“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九嶷山峰峦叠峙,深邃幽奇,素以独特的风光,奇异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动人的传说,驰名中外,令人神往。
站在恩施大峡谷的山巅咏叹大好河山。
房车在如画般的群山中急驶,为防手机抖动,我把手机调至专业摸式,快门选择用1/500秒速度,用AF-C自动对焦,调至不同倍数的变焦,拍下九嶷山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美丽山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jiangxiuxian.com/post/9452.html